注册 | 登录 | 投稿 | RSS手机访问 | 设为首页 |加入收藏

世界上走出塔克拉玛干的第一个女人

时间:2018-05-04 来源: 作者:

请记住我们的唯一域名:www.cqfjly.com 重庆奉节旅游 每个字第一字母 小圆点 . 字母com

 

    又有人徒步穿越了新疆“死亡之海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,不同的是,这次徒步穿越的是位女性,而且是位年龄已到52岁的女性。她在超越人类生存环境极限的历险中,经历过在极限中对自身条件和能力的挑战,她要比男性比青壮年付出得更多。这位不平凡的女性是意大利职业探险家,名字叫卡拉・佩罗蒂。
 
    塔克拉玛干处于塔里木盆地中部,东西长约1000公里,南北宽约400公里,面积达32.4万平方公里,在世界上号称第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不知吸引过多少探险家,也不知掩埋过多少探险家的尸骨。在新疆维吾尔族语里,塔克拉玛干就是“进得去出不来!”,也正因此,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探险家们才一往情深地一次次与它亲昵。 

    探险家有探险家的信念、性格和风骨。1998年10月26日下午,卡拉・佩罗蒂身背装有帐篷、睡袋、燃气炉、小锅、水瓶、照相机、摄像机等25件物品重约20多公斤的背包,在和田以北120公里处向塔克拉玛干进发了。她走了24天,行程600公里,于同年11月18日的下午2点走出了塔克拉玛干,在沙漠北端的阿克苏与亲人会合,完成了塔克拉玛干探险的壮举。在塔克拉玛干她遭遇了什么?是怎样战胜困难走出这死亡之海的?也许,只有卡拉・佩罗蒂的日记才能真切而详尽地回答这些问题。她每天都记日记,在每天走出大约七八个小时,站下脚,搭起帐篷,生堆火,晾晒湿了的衣服之后。她记的日记有两种,一种是客观观察到的技术日记,另一种是心情和感受,分别记在两个日记本上。卡拉在穿越塔克拉玛干之前,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做这次探险的准备,包括向赞助商申请,包括技术准备,包括身体适应训练。临行前卡拉还于4月到新疆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考察了塔克拉玛干,了解了那里的气候、地貌等自然情况。 

    卡拉是令人感佩、令人钦敬的。探险就是探险,在荒无人迹的大沙漠里,她要经受高温与骤寒的巨大温差的考验,要经受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疲累,要战胜沙暴,要忍受干渴―――即便有净水药片,有丈夫和支援小组带骆驼提前放置的水桶,那总得找到水源和水桶才行。至于24天中没有人交流、相伴的孤独,有着10年职业探险经历的她已经习惯了,孤独对于她也许是一种享受,在没有生命的地方,她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和做为生命体的力量。 

    卡拉也许不是惟一走进塔克拉玛干的女性,但她实实在在是第一个徒步、单人、无后援穿越过塔克拉玛干的女性。这次探险,她不是为沙漠,而是为灌木人,为童年的梦来的。沙漠探险把骄傲给了她,也把从容和自信给了她。当她真正独自、徒步、无后援地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,她已经不怎么觉得什么是值得恐惧的,她适应了沙漠,沙漠也接纳了她。 

    卡拉从新疆来到了北京,住在一家五星级的豪华大饭店里,时有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采访,但未必都能见得到她。她很忙。她不是拒绝和排斥都市生活的人,她不是为了躲避都市的喧闹和繁华才去寻找沙漠中的孤寂的。 

    卡拉是要不停地走下去的,她下一个目标是澳大利亚的大沙漠。世界各个洲的著名大沙漠,她都要留下自己的足迹。但澳大利亚沙漠探险之行,绝不会是在今年,估计也不会是在明年,她不会把探险活动的密度安排得那么紧。都市生活仍是卡拉生活的一部分。在这里,是否有不同社会环境、社会习俗,不同社会环境社会习俗中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呢?探险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,那时我们才有卡拉,而不是始终不被理解的刘雨田。是社会习俗给刘雨田布上了英雄的色彩,他是先驱者。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探险精神。探险精神应该成为整个民族精神的一部分。

 

已有 位网友发表评论
网友评论

登录名: 密码: 匿名发表   验证码: